近年來,洗發水產品層出不窮,五花八門的宣傳語和復雜的配方表更是讓人眼花繚亂,也常有發友問毛管家,如何看懂洗發水成分表。
對于看到化學名詞就頭疼的普通大眾而言,看懂洗發水成分表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,那么,如何做到“不看廣告看配方”呢?
首先來看看洗發水的組成成分圖
早期洗發水只是頭發及頭皮的清潔劑,隨著配方、工藝的發展,洗發水的產品功效也越來越重要,特殊功能和輔助功能也不斷細化。
因此除了傳統的去屑洗發水等,焗油、潤發、免洗、無硅油、植物精華、中草藥調理等觀念也深入到洗發頭發護理領域。

再隨便在網上找的一張洗發水的成分表:

其中主要看三個關鍵:表面活性劑、調理劑、添加劑
主表面活性劑是洗發水的基礎,是洗發水配方中最重要的成分,除水之外,占比例為60%~80%。具有起泡和清潔作用,要求泡沫性高、脫脂力低、殘留量低、易形成膠團。
常見的有月桂基硫酸鈉/銨(K12/K12A)、月桂醇聚醚硫酸鈉/銨(AES/AESA)、a-烯基磺酸鈉(AOS)等。
雖然這些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具有優秀的清潔力,但是脫脂力往往過強,過度使用會損傷頭發,所以就需要配備助表面活性劑來降低體系的刺激性、調整稠度、穩定體系。
調理劑的主要作用是護理頭發,使頭發光滑、柔軟、易于梳理。常用調理劑有陽離子聚合物及硅油等。
陽離子聚合物是非常理想的調和劑,特別適用于二合一洗發水,其護理機理是通過沉積在頭發表面而增加頭發的滑感和分散性,對開叉頭發也有所修復。
其中聚季銨鹽能抗靜電,與乳化硅油作用,可改善頭發的干濕梳性,請看上面圖二,聚季銨鹽-10用于用于頭發調理劑中,可以極大地改善頭發的調理型,對頭發的調理、保濕、光澤、柔順、滑爽都具有明顯的效果,用量2%~5%。
針對各種頭發保養的需求,在洗發水中會加入各種的添加劑,按功效分為去屑劑、營養劑、酸堿調節劑、色素等。
去屑劑中角質溶解劑水楊酸和抑菌生長劑煤焦油現已很少使用,當前主要的去屑劑是吡硫嗡鋅(ZPT),吡啶酮乙醇胺鹽(OCT )、酮康唑(KTZ)和甘寶素,其去屑作用表現為較強的殺菌和抑菌能力,同時也能抗皮脂溢出。
早期洗發水只是頭發及頭皮的清潔劑,隨著配方、工藝的發展,洗發水的產品功效也越來越重要,特殊功能和輔助功能也不斷細化。因此除了傳統的去屑洗發水等,焗油、潤發、免洗、無硅油、植物精華、中草藥調理等觀念也深入到洗發頭發護理領域。
當然,我們日常在超市中購買的普通的“妝字號”,到底是要去屑的還是滋養的,仔細分析成分,挑選適合自己的洗發水,才是對秀發最好的呵護!
甲基氯異噻唑啉酮是一種化學提煉成分,起到防腐保質作用,對頭皮傷害較大。
據國內某研究中心研究表明,此成分有一定的過敏、致癌性,依靠釋放甲醛起到的防腐保質作用,含量雖不高,但長期使用會慢慢積累,會出現頭皮劇烈瘙癢、大量脫屑。
聚二甲基硅氧烷是一種石油提煉成分,起到保濕柔順作用,對頭皮和發絲有封閉功效。
因不溶于水,洗頭的頭發能感覺到很柔順絲滑,實則會破壞頭皮水油平衡,并殘留堵塞頭皮毛孔,促進大量細菌滋生,造成頭皮出油快、頭屑劇增、大量掉發,真是染上難纏的毛囊炎。
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鈉是一種化學提煉成分,起到清潔乳化作用。
超市里90%的洗發水中都含有,特性是成本價格極低,能強效去脂、豐富起泡,可刺激性和殘留性并存,長期使用這類洗發水會造成油脂分泌失衡以及頭皮保護屏障受損,是導致頭發油膩、干枯、分叉、多屑、掉發的根源。

內容來源: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。